文化之旅 (– 初二(5)班等 )

2013-09-17 17:09:10 作者: 所属分类:社会实践, 科技文体周 阅读:1432 评论:0

标签:

在三明市有这样一个地方:被称为福建最美的乡村,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明誉为“人类最早的建筑”,这便是我们三明最著名的两大旅游景点——岩前十八寨与万寿岩遗址。非常荣幸的,我们这次文体周社会实践的地点就在这里。

在去岩前十八寨的路上,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

我们来到这的时候,正是一个秋日的清晨。青瓦白墙的人家,结着青苔的石桥,还有戴着斗笠、扛着锄头正走出家门的庄稼汉子,一切都浴在阳光暖暖的橘色里,雕梁画栋的老屋沉浸在群山绿树的疏影中,显得沉稳而厚重。更为称奇的还是村中那条“蜈蚣街”。我望向村内的马路,忽然发现这条街的奇妙之处——这条街宛若一条蜈蚣。我突然想起去年爷爷参观十八寨时跟我提起的“蜈蚣街”,该不会是这一条吧!这使我一下子提起了兴趣再仔细看看,街两旁呈弧形,用花岗岩条石接连铺砌,地势起伏活像一条蜈蚣。忽然间,觉得这个小镇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吸引着我,让我迫不及待想一探小镇的究竟。

两个同学正在好奇地看着玻璃柜中的模型

博物馆中的一切都在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

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坐落于三明市三元区万寿岩遗址保护区内,与万寿岩遗址浑然一体。万寿岩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其中4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和排水沟槽为国内首次发现,世界罕见。200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首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该博物馆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博物馆吸纳了“土楼”建筑风格,简洁明了,古朴庄重,内设多功能会议、展览、休息等区域。博物馆分为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展示万寿岩出土的文物:1000多件旧石器时代石制品、10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人类最早的室内装修人工石铺地面等;第二展厅主要展示全省各地出土的石制品、10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和闽台史前文化等文物,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来观赏 。

当时状元住的宅子

楚三公祠是一栋外表有些破旧但里面却一片辉煌的木屋。导游说这栋楼光是雕刻就用了7年时间,让我们惊叹不已。进入门槛很高的大门后,我们看见了琳琅满目的雕刻艺。先是四扇雕着“福禄寿康”的窗户以及有喜上眉梢、平安等寓意的雕窗艺术。大家激动得着相机喀嚓喀嚓拼命的照。接着是在房梁上的四幅“四季刻画”。这可是一副十分神奇的刻画,它会按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季节过去的刻画就会慢慢变白,而还未来到的刻画则是深褐色。我想了半天都没想出这是为什么,难道它会变魔术?导游解了我们的谜题:刻画选用的木材特别,和湿度、采光有关系。这真是不多见的奇观!

“四贤祠”是十八寨最有名气的古建筑,建于元代至正二年,祠内设天井、正厅、左右厅,奉祀宋代理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大贤人,迄今有630年历史。祠堂内随处挂联悬匾,字句雅训。置身“四贤祠”,连那扑面而来的空气里似乎都飘着书卷气,让我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意义。

参观完了古人的学堂,导游继续带领我们来到了最具特色的明代船形石桥——万安桥。这是一座古老的三墩四孔的石拱平梁桥。那三个巨大的桥墩,都是用巨石打磨而成,外形如船,船头出挑,桥梁就平架在“船头”上。整座桥就像被三艘巨船托浮在水面上一样。船形桥墩不仅美观,而且雨季还能分流洪水,减少水流对桥的冲击力,顺利排洪。沿着小巷行走,两旁那些黝黑的木屋,大多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有些还是宋代古宅。古屋年代久远,建筑结构也很有特点。有的木屋从大门走进去,里面有三层庭院,每个庭院阁楼、绣楼、厅堂一应俱全。此外,沿街还有不少商铺,一些传统商铺如:柜式商店、敞开式商店至今尚存,依稀可见当年这里民间经济活动的盛况。而一些古屋中的木雕,更显出了精湛的雕刻技术。 徜徉在古建筑之中,就像走进布满风尘岁月的历史巷道。在悄然流逝的岁月中,一座院子,延续着一个家族的命脉,一口古井,一块土地,养育了一方百姓。这一座座幽幽大院不知锁住了多少沧桑岁月,那一处处深深庭院又尘封了多少为人所知或不为人所知的烟尘往事。老屋虽然残旧,却有着无穷的韵味,这保存下来的颇具文化意味的古民居,具有历史的穿透性,身处其中,像是立在历史的横断面前,一种悠悠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沉静了数百年的古镇,尘封着数百年的往事,它正慢慢地抬起头,用他低沉的话语,讲述这数百年的悠悠故事。此次之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归宿,它引领我们走向历史的深处,观赏这一幅独特韵味的历史画卷,倾听这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穿梭在如同迷宫一般的小道中,大家不亦乐乎。

这是清朝的一个祠堂,大家都争相观看。

在这条古老的街上先留个影再说!

对于这门槛极高的寺院,大家都跃跃欲试想要跨过去一探究竟。

拍、拍、拍,一切都是那么有趣。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