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片段课教学

2014-09-08 09:09:25 作者: 所属分类:书香校园, 课例研究 阅读:1750 评论:0

标签:

一、 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有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而正是这个青年,活到最狂妄的

年龄,21岁,却忽然失去了双腿。他曾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当时的绝望:住院的日子,我整天用目光在天花板上写下一个又一个——死 字。可是,后来,他却成为著作丰厚的作家,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他是谁?史铁生。是谁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去寻找答案。

二、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提起笔在课堂笔记本上写下课题——《秋天的怀念》。并思考:课题

若换成《怀念的秋天》,给人的感觉会不会有所不同? 赵国烨,请你来说一说,哦,《秋天的怀念》强调的是一种情感,而《怀念的秋天》似乎向我们传达的是秋天里的人、事、情。真棒!你对语言文字极其敏感。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散文,而读散文,就是要读出作者心中编织已久的那个情结。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声音要大到让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听到为止。

力求做到正确、流畅、有感情。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书声琅琅响彻整个课堂,真是一曲动人的乐章。那么,请问大家认为自己做到正确、流畅、有感情了吗?哪个同学愿意自我评价一下?肖可艺,请你来。(是读全文吗?还是选择片段让他来读。)这一课的字词小学都积累过,所以感觉字音读得正确、语句读得流畅, 很好,看来你小学认识的3000个汉字掌握得很不错,而感情呢?不好把握呀,你觉得课文写的是作者对逝去的母亲的怀念,所以不该读得很欢快,而应放慢语速,读出一种悲伤来。太棒了,你的感觉是对的,当然,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除了需要对全文的感情基调进行准确定位,还需要把握文章细部的感情变化,包括语气、句调、重音、快慢等。唯有进入课文,读懂文章,方能把握到位。

那么,接下来,就由老师为大家示范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在听读课文的同时,提起手中的笔,在课文中圈点批注出对我及母亲描写的词句。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2.好,老师读完了,有没有听出老师对文章细部感情的处理有细微的变化,有啊,有的的地方激烈,有的地方凝重,有的地方重捶,还有的地方轻读与拉长,重捶和轻读拉长是重音的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为了强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接下来,让我们沉入语言,去寻找答案。请问大家都圈点批注出对我和母亲描写的词句了吗?谁来说一说,邱俊的手举得最高,好,请你来,有哪些描写?语言和动作描写,很好,邱俊同学用上了专业术语对这些描写的种类进行概括,这样的表述很规范,再请你具体说一说,有哪些语言和动作描写?听读得认真,找得也全面,余扬凯,你为什么摇头,哦,你觉得他找得不够完整啊?那你说,还有什么描写?还有一个动作描写(偷偷地)听,还有对母亲的神态描写(眼边红红的)。太棒了,大家同意余扬凯同学的看法吗?

(突然)砸 (猛地)摔 (狠命)捶 (痛苦)喊

(悄悄地)躲 (偷偷地)听 (扑过来)抓 (忍住哭声)说

3.很不错吧!那么同学们,透过这些描写,我们能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我与怎样的母亲呢。伟大的母亲?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母亲未免太空泛了,太没有特色了吧。

暴怒绝望: (突然)砸 (猛地)摔 (狠命)捶 (痛苦)喊

细腻隐忍: (悄悄地)躲 (偷偷地)听 (扑过来)抓 (忍住哭声)说

如何分析呢?需不需要老师抛砖引玉,比如:请看幻灯片,上面有两句话,我们一起读一遍,A句: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B句: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A句与B句相比,有什么不同?少了两个修饰性的词语“突然”和“猛地”,少了它们,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杨鸿斌,你说。哦,你是说多了它们感觉描写更细腻呀!那除此之外,还有吗?没有啦,好,你请坐。大家再想一想,联系上下文,往深处思考,章颢缤,你的意思是说,欣赏雁阵和歌声本来是很美妙的事情,而我却在别人沉醉之际突然砸玻璃和猛地摔东西,突然和猛地修饰了砸和摔这个动作,更能体现我脾气的暴怒无常,非常棒!希望大家接下来也可以像章颢缤这样,联系上下文,关注对这些动作描写的修饰性语言,用比较法来赏析。好,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几分钟的思考时间,想好的同学请举手。

张书宇,请回答,哦,你有什么问题?我和母亲比较可以吗?当然可以啦!你真是个谨慎的好孩子,请分析,你的意思是说,面对我的暴怒,母亲却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和儿子的反差太明显了,这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温柔的人。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林诤威,你为什么摇头,我觉得这里用温柔来形容母亲不太合适,温柔是指性格好,不发脾气,而母亲之所以要悄悄地躲出去,是因为她了解儿子内心的极大痛苦,她想给儿子一个独自宣泄的空间,而她又毕竟不放心,于是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如果删去我悄悄地和偷偷地,似乎就让人感觉母亲时因为害怕所以逃避,而用上这两个修饰语便能体现母亲的细腻隐忍。说得太棒了!林诤威同学,你发言的精彩实在出乎老师的意料,用细腻和隐忍形容母亲比起温柔伟大来,实在是太准确了。

还有吗?透过其他的描写,大家还有哪些发现?

温克岐,请你说一说。哦,狠命地捶打和“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把我的语言和动作写得很激烈,如果去掉狠命的就不能体现我的绝望。太好了!你是说,透过这两处描写可以发现我内心的绝望。面对我的绝望,母亲又有怎样的表现呢?母亲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按道理,细腻隐忍的母亲是不是不该有这样的举动呢?这个问题有难度啊,谁来试着分析一下,艾泽凯:正因为母亲细腻,感觉到了儿子歇斯底里的绝望,所以才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我们看到危机情况的第一反应冲过去,而母亲是扑过来,她不在乎自己会不会摔倒,这更能体现母亲的奋不顾身,母爱的细腻无私,而扑过来后,又不敢在儿子面前流露自己的悲伤,所以硬忍住哭声和我说话。这里也很能体现母亲的细腻隐忍。艾泽凯分析得好不好?太棒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希望大家都能像他那样,用好方法,沉入语言。

4.同学们,当年暴怒绝望的我并未体察细腻隐忍的母爱,多年后,当我理解了母爱,从绝望中走了出来,用纸笔碰撞出一条路,我的笔下,倾注了对母亲的怀念与深深的自责。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读出或激烈、或凝重、或自责的语气,注意重音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传递作者的情怀。

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