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敏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5-03-22 11:03:06 作者: 所属分类:开课教学设计 阅读:823 评论:0

标签:

【考纲要求】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5、列举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教学设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章内容涉及到遗传学知识,内容较抽象,与之相关的概念较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比较吃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差。这节复习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把分散的、抽象的知识重新梳理、整合,理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通过几张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概念 思考、回忆

(遗传、变异)

引导学生回忆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遗传、变异   性状、相对性状 ①引导学生分析遗传、变异、性状的习题

②引导学生找出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①完成习题

 

②知道遗传、变异、 性状、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①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②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③通过习题分析,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染色体、DNA、  基因 ①帮助学生归纳染色体、DNA、  基因之间的关系

②知识点评

①观察课件图片

 

②完成相关概念的连接

基因控制性状 引导学生分析,理清性状遗传与基因传递的内在联系。 ①从基因传递过程的图解提炼信息。

②练习巩固

基因的显性、隐性

生物的变异

引导学生分析基因显隐性的习题,复习显性基因与显性性状,隐性基因与隐性性状之间的联系。 完成习题,理解变异、遗传病、近亲结婚之间的关系。
 

人的性别决定

引导学生分析习题,完成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之间的联系。 完成习题,理解性别遗传的本质。
小结 明确重点概念间的关系,知道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实现的,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原因,明白章节间的联系。
作业布置

完成2015年复习纲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

及时巩固,加深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