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艰难的对话

2014-07-18 10:07:58 作者: 所属分类:书香校园, 课例研究 阅读:1068 评论:0

标签:

与这些清流孩子的第一次接触,是在早读上。他们有三十分钟的课堂是早读,多好的时间,可以读书,可以全班集体性地写字,甚至可以一起阅读大部头的书。我走进教室,他们在玩耍中等待。没有什么可读的,老师交待,你们自己读书。可是读什么呢?我在调试上课的内容,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的时间,于是果断地将《早读的心灵鸡汤》给他们做为早读的内容,配上班德瑞的《清晨》。他们很擅长读书,声音很大声整齐,甚至能读出幻灯片中无意的错别字。

带着良好的期待进入课堂,以《黄河颂》配读这课不太可爱的课文,他们将这艰难的课文,读得雄健。读标题、朗读课文进行得都不错。接着读后的感受,评价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好吗?” 异口同声地说“好”,却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好在哪里。无论是主旨或是修辞,抑或是不好的意见。学生对课文的原始崇拜,怎么课文有不好的呢?于是,课堂进入了僵局。有一个学生举手了,他把答案念出来了,我一看他的书,满满的都是字。看来案头工作做得很好。可这不是我需要的,我期待他们通过朗读后,对课文有自己的感知,无论好坏,但不是教材全解。于是,将异于他们课本中的题目,教材全解中没有的题目亮相时,他们又是略为僵住了。在课文的“好”与”雄健上,我们绕了近十分钟的圈子。终于,一个孩子,找到了第四段的段首句,“我们中华民族现在正逢的史路”,这才撕开了文章的一大口,其它的比喻依次剥开了。

课堂第二次的艰难,体现在最后誓言的换词上,孩子们缄默着口。这次,我没有时间来等待了,只能是将“昂扬”“悠扬”“蓬勃”“昌盛”这些词语给他们选择。可能,平时一直是接受式的,突然一个闯进来的老师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卡住了。

其时,在课堂上,我完全可以机智地避开一些不说话的学生,他们静悄悄地,不会干扰课堂。但我选择了,与他们艰难的对话。因为,阅读与思考的权利是他们的,朗读也是他们的。在他们没有掌握这些技能前,并且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前,需要老师的引导。

与我相处近一年的学生们,他们已适应了我的教学,他们在课堂上敢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也敢于接招,并且带着他们进入更深的文本。今天,我们在上《木兰诗》,就是在多种形式的背诵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李洋同学与张雨杨很厉害,一下切到问题的关键,为他们点赞!

所以,清流的孩子们,多读书,学会自己读书。相信以后若有机会,再与你们课堂对话,不再是艰难!

 

【上一篇】
【下一篇】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