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娟
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功用是什么,对不少一线教师来说,是需要深思的问题。多年来,在阅读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仍把阅读教学定位为概念性知识的教学,仅以课文为例子向学生传授文章的篇章知识概念,未能在此基础上教育“如何言说”,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到说明文的教学,此种现象更为严重。
课程标准提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便让我们清楚地意思到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点,应是让学生“具备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如何让学生具备这些能力?这便迫切地需要我们从阅读教学仅教概念性知识的陈旧模式中解放出来。下面,我结合厦门外国语学校徐老师执教的《生物入侵者》一课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准确。说明文,即把话说明白,如何把话说明白?意思要有条理,二是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说明文是实际生活中运用极其广泛的一种文体,那么,它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让学生们形成能力,学会有条理地把话说明白,训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内容应指向言语形式及言语智慧,而不是一教说明文,就在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些概念性知识上平面滑行。
其次,我认为这堂课的实践特点未体现。这堂课看似热闹,可学生们归根结底还是在已知的概念知识上滑行,未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去形成学生们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阅读能力。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说明文,已有十几篇的说明文学习基础,又是自读课文。我以为,不妨用极短的时间,训练学生们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感知文章的逻辑性。再用课文缩写的形式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然后用删除比较法和对调比较法来阅读课文,领悟文章语言文字的准确与生动。在丰富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学习,岂不一举多得?
再次,我认为这样课的练习巩固太功利。徐老师的课上有一个巩固拓展环节,让学生通过说明文阅读练习,巩固说明文的概念性知识。这样的巩固,旨在考试,太过功利。说明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了解这些概念知识,而是具备言语智慧,具备有条理地把话说得准确生动的能力。若将练习巩固换成拓宽阅读其他的说明性文章,训练学生的缩写能力,训练学生逻辑严密地表述,岂不乐哉?
总之,我认为这堂说明文教学课未把握文本特质,未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未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套用孙教授的话说,学生只是在文章概念性知识的平面滑行,就像“水浇鸭背,了无痕迹”。如果对本课教学内容重新定位,力求发挥自读课文的功用,力求让学生们学习言语智慧,将在有效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能力。
页面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