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
《酸和碱会发生什么反应》 | |||
教材 分析 |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3个演示实验,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对于化学实验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观察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归纳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总结实验现象也有了一些经验。 教学策略:做好书本中的演示实验,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及实验结论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在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重 点: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难 点: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
|||
教 学 过 程 |
||||
教 学 流 程 |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设 计 意 图 |
|
导入新课 |
(复习引入)复习常见酸和碱的化学式书写
简单回顾酸和碱分别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进行反应。书写相应的化学式,连线。 |
列举出酸和碱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类别物质反应。 | 以旧导新,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创造知识递进的坡度;借助导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促使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 |
推进新课
|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把他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那酸和碱之间能不能发生反应呢? 【指导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分析】表面上看上去没有反应,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一点试管壁温度有升高,因为绝大多数反应有伴随能量变化这个反应就是个放热反应 |
提出猜测,
动手实验 讨论交流 分析原因
|
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总有明显现象的惯例是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
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获得新知,增强了求知欲。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相同部分,便于理解后面的中和反应定义。 |
|
讲授新 课
新 |
【设问】那如何能使实验现象变得显而易见?(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剂,重复上述实验,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
按课本要求进行探究实验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
学生通过比较实验获得新知,增强了求知欲。
|
|
教 学 流 程 |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设 计 意 图 |
|
讲
授 新 课 |
【演示实验】取任意一组同学的无色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蒸发出晶体。
【提问】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不会是氢氧化钠那会是什么? 【归纳总结】“盐”是指一大类化合物说的:凡是由金属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叫盐。 【提问】那大家能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HCl+NaOH===NaCl+H2O 【分析】看课本图10-13这个反应盐酸能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然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剩下钠离子和氯离子,将水分蒸干形成了氯化钠(盐)。这四种离子两两结合形成新物质。对于这种酸和碱反应生成盐的反应我们成为中和反应。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酸和碱。那我们能够写出多少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呢?下面请每个小组集思广益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多最好。【比较讲评】 |
理解记忆
课堂练习 |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下面的实际应用做准备。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要用指示剂来呈现呢?其实我们有的反应就不要用指示剂来呈现比如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 【演示实验】(氢氧化铜由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制得)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当碱为不容物时我们不用指示剂就能看到中和反应的现象。请同学们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观察实验 写方程式 |
综合知识
发散思维 解决问题 |
||
【过渡】现在我们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应用呢?生活中什么需要酸碱反应呢?举例说明。
【投影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酸性土壤 :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土壤呈酸性,必须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厂的污水可用熟石灰中和: 3:用于医药:胃酸过量,可用氢氧化铝中和。 |
观看图片不断思索,归纳总结寻找生活中其他事例
|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形成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 ||
课堂练习 | 布置课堂练习,讲评练习 | 练习 | 消化巩固学过的知识 | |
课后作业 |
布置作业:练习册 | 独立作业 | 消化巩固学过的知识,了解教学 |
页面载入中..